2025 年九三阅兵空中梯队过境时天宇优配 ,有个画面让不少军迷激动得拍手:几架涂着海军灰的隐身战机,和歼 - 15 系列舰载机组成楔队,稳稳掠过天安门上空。
旁边有人问:“这就是传说中的歼 35A 吧?它跟普通战机有啥不一样?” 其实不止是看着酷,这架舰载机的亮相,意味着我国航母终于有了第五代隐身战机 “搭档”。
那么歼35A 到底强在哪,又为啥能让中国航母战力上一个台阶。
一、先搞懂:歼 35A 不是 “凭空冒出来”,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
很多人不知道,歼 35A 的 “前身” 是沈飞的 FC-31 项目。2012 年 FC-31 首次曝光时,因被包裹得严严实实,得了个 “粽子机” 的外号,当时它主要定位为出口型中型隐身战机。
真正的转折点在 2017 年福建舰下水后,随着福建舰 2022 年 6 月 17 日命名并官宣,海军对第五代舰载机的需求愈发明确,FC-31 也开启针对性改进。起落架被加粗,以承受航母甲板上高强度的起降冲击;机翼设计成可折叠样式,节省更多甲板空间;机身结构也得到加固,以适应海上高盐高湿环境。直至 2021 年,官方正式将其命名为 “歼 35A”,它从 “出口备选” 摇身一变成为 “海军主力”,这一路走来,历经整整十年。
二、歼 35A 的 3 大硬核技术,撑起航母空中保护伞
隐身性能:让敌方雷达 “看不见”天宇优配
歼 35A 的隐身设计极为精妙。菱形机头、S 形进气道能有效减少雷达波反射,外倾双垂尾和智能隐身蒙皮进一步降低信号强度。据公开数据,其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)约为 0.01 平方米,这意味着它的雷达信号特征与一只鸟相当,远小于美军 F-35C 的 0.065 平方米。在战场上,这使歼 35A 能率先发现敌方战机,掌握作战主动权。
动力与航程:远海作战 “不掉链”
目前歼 35A 采用改进型涡扇 - 13E 发动机,未来将换装更先进的涡扇 - 19 “黄山” 发动机(当前处于测试优化阶段)。双发设计不仅比 F-35C 的单发更可靠,还能提供更强劲动力。换装涡扇 - 19 后,在标准作战挂载、典型任务剖面下,歼 35A 的作战半径有望超过 1300 公里,较歼 - 15 有显著提升,足以满足远海作战需求,不再受限于航程。
航电系统:战场态势 “全掌握”
歼 35A 装备了氮化镓 T/R 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可达 250 公里以上,搭配 EOTS 光电瞄准系统、分布式孔径系统(EODAS)以及被动红外探测装置(PIR)。这使其能实现 360 度全向战场态势感知,无论是敌方战机还是导弹,都能早发现、早应对,甚至可引导其他武器协同作战,如同给航母战斗群安上了 “千里眼”。
三、对比 F-35C:歼 35A 的优势在哪?
不少人爱将歼 35A 与美军 F-35C 作比较,两者各有特点,但歼 35A 在关键领域更契合我国需求:
可靠性上:F-35C 采用单发设计,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,后果不堪设想;歼 35A 的双发设计,即便一台发动机失效,另一台也能确保战机安全返航,对于海上作战而言,安全性大大提高。
结构上:歼 35A 运用 3D 打印超大型钛合金结构件,机身更轻盈,抗疲劳能力更强;反观 F-35C,由于跨国生产,工艺标准难以统一,至今仍存在诸多可靠性问题,美军内部也常抱怨其 “维修困难”。
四、歼 35A 亮相:中国航母战力的 “质变信号”
对我国海军而言,歼 35A 的意义远超 “新增一款战机”:
首先,它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完美适配。福建舰搭载歼 35A 的数量预计多于辽宁舰、山东舰,再加上空警 - 600 预警机,可构建起 “1500 公里范围的侦打闭环”,大幅提升航母战斗群的防空、反舰等综合作战能力。
其次,有了歼 35A,我国在南海、东海等海域的远海作战能力显著增强。以往面对搭载 F-35C 的美军航母,我们存在一定 “代差压力”,如今歼 35A 能够与之直接抗衡,极大提升了我国的战略主动权,让外部势力不敢轻易在我国海域挑衅。
此次九三阅兵,歼 35A 与歼 - 15 系列共同亮相,标志着中国航母的空中力量从 “以三代机为主” 正式迈入 “五代机时代”。从 FC-31 到歼 35A,十年间,我们不仅补齐了舰载隐身战机这一短板,还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。未来天宇优配 ,随着歼 35A 的批量列装与持续改进,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将再创新高,守护我国远海安全的能力也将更为坚实。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